马立明:这个世界早已变得更糟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一
前日,巴黎气候大会传来了捷报,共识已经达成。与前几年在哥本哈根、华沙的争执场景不同,这次巴黎大会可谓是“胜利的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据现场记者的反馈,“全场起立鼓掌欢呼了足足一分半钟。”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激动地两次敲响绿色小锤,这意味着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时代的巴黎协定正式通过。气候大会开了13天,文件中1609个含有不确定性的括号,最后变成了肯定的答案。
站在国际气候合作的维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刻。尤其是近6年来,气候合作议题几乎进入死局,变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次博弈,或者是守成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一次较量。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参会代表愤怒地将材料扔了一地,尤其是技术官员、岛国代表、环保主义者,他们将矛头指向“旧政治”、“冷战思维”,这种“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将葬送人类的命运。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则愤怒地将矛头指向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认为他们利用气候问题,向发展中国家施压。也有媒体对于人性感到悲观,认为气候问题已经变成了国家间博弈的角力场,这是全球共治的失败。之后的坎昆、华沙、德班、利马,也是在吵吵嚷嚷中结束,虽然取得过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人们甚至已经不敢对此抱有过高的期望。联想到这些挫败,就不难理解今天谈判代表们内心的激动与狂喜。这一协定,被评价为“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传递出“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
▲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会场
▍二
但是,不结合国际环境的变化,就看不到气候问题得到解决的原因。气候问题之所以在5年前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是因为当时的世界格局总体而言处于平稳期,国家间权力结构相当稳定,区域冲突较少,因此气候变成了互相牵制的一张牌。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国际经济格局上的变化——主要是中国经济正在大步迈进,自从加入WTO之后,不断赶超西方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第三位。除了中国之外,另外几个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也扮演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挑战者。但今天,局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叙利亚、乌克兰陷入了内战,俄罗斯与西方世界开始对峙,甚至一度出现了核战争的苗头。而中国GDP总量已经抛离了日本,并不断缩小与美国的距离。中美关系也面临一个“拐点”。美国白宫及多家智库均认为中国试图“另起炉灶”。此外,来自非传统安全的挑战正在剧增,一个比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更可怕的恐怖组织IS已经在中东崛起,并在两年间在世界各地导演了一系列血案。在这样的环境下,区域博弈将成为真正的焦点,再打气候牌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早在两周前,我就在一次节目中表示,这次巴黎气候会议,有可能达成协议。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参与的各位政要,都没有心思“讨论天气”。其一,就在11月13日,巴黎刚刚经历了举世轰动的恐怖袭击,死亡人数达到了132人,而且袭击的细节、手段的残忍,都让国际社会不寒而栗。当时,就连巴黎气候会议,都一度考虑是不是要改期。其二,叙利亚国内还在内战之中,土耳其的F-16战机击落了俄罗斯的苏-24轰炸机,地缘危机进一步爆发,不仅俄土关系陷入死局,还将北约(包括美国)都拉入了紧张局势。出席气候会议的普京,举手投足,被人们所关注。有媒体打趣说,“他显然不是来聊天气的。”刚刚“惹事”的埃尔多安,也尝试抓住机会表态。奥巴马、默克尔、奥朗德、莫迪等,也是心系着叙利亚局势,试图利用气候大会完成一系列的外交斡旋。这样一来,国家领导人都会对气候问题“心不在焉”,会议第一天,他们就进行了关于“反对恐怖主义”的表态,这标志着会议一开始就“跑题”。不过,这样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会让技术官员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当领导人更多地关注安全问题、区域局势的时候,气候问题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去政治化”,更多地还原成一个技术问题。
▲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会场
▍三
在这个混乱的国际环境中,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对于尚未从暴恐袭击的悲痛中恢复过来的巴黎而言,《巴黎协定》的通过,无疑可以抚慰人心。实际上,这个基调在一开始就已经奠定,因为各方代表在踏入会场之际,便已经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2015年12月12日,历史正在靠近,历史就在这里。这是从巴黎发出的信心……一个月前,巴黎遭到了恐怖袭击。法国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历史性的协定。一个城市很难改变世界,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在某种意义上,巴黎恐怖袭击促成了巴黎协议的达成。因为这个事件改变了会议的氛围,让它从一个辩论场变成了共同祈福的“教堂”。在巴黎的恐怖分子制造血案的同时,它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共同的敌人”。灾难赋予会议庄严感、使命感。于是,“达成协议”成为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1609个悬而未决的议题最后都有了定论。而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协议通过后的发言,听起来也像政治表态:“法国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勇敢、骄傲地挺立,为世界作出了典范,如今世界在这里感谢法国。”甚至可以这样说,“现在有比气候问题更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在另外的领域合作——比如安全问题、地缘政治问题、能源问题等,它们恐怕比气候问题更难棘手。
也有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分化,也是《巴黎协定》通过的原因之一。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角色非常关键。在这6年里,中国变化巨大。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9年只有34.56万亿元,今年按推算,有望达到68.23万亿元,也就是增长了几乎一倍。而且,在经济的转型升级中,中国决心告别以往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再加上,中国多个城市深受雾霾之扰,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中国这次成为了《巴黎协定》的主力推动者。同时,巴西、俄罗斯等也因为种种原因,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下滑,“金砖国家”似乎将迎来不同的命运。而昔日的“发展中国家联盟”,也开始慢慢瓦解,相互之间已经无法形成“共同攻守”。这样,一直坚持减排的“雄心同盟”和“岛国联盟”,就看到了机会。
从巴黎气候大会传来的好消息,对于与会者,激动心情可以理解。但对于世界而言,这掩盖不了人们对这个日益动荡的世界的担忧:叙利亚、乌克兰深陷战火之中,数百万难民正涌入欧洲,IS的势力范围在不断扩大,暴恐事件骤然增多,美国和俄罗斯游走在战争的边缘,中美之间也开始暗中角力……协议在不停地签订,又不停地撕毁。冲突无处不在,随时会演变为战争。回想起哥本哈根会议的2009年,虽然那个气候问题难以解决,但天下还算安宁。今天,虽然协议通过了,但我们的世界,其实早已变得更糟。
【注】本文原标题《巴黎协议通过,是因为世界已经糟透了》。
◆◆◆◆◆◆◆◆◆◆◆◆◆◆◆◆◆◆◆◆
《大家》在此等你来!
成为大家读者成员,留下你们的声音
当前,《大家》平台互动通道有:微信后台消息、文章评论功能、大家读者信箱及官方微博等,另外还有日渐壮大的读者微信群,该群旨在聚合更多读者朋友,进行线上交流,即时互动,活动参与,福利回馈,等等。
即日起,微信群向读者敞开大门,有愿意加入我们编读交流群的读者,请通过微信后台发送消息“微信号+申请加入大家读者群”,我们会尽量及时回复并安排。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